在我國,出口貨物增值稅實行零稅率,即相應的銷項稅額為零。正是由于銷項稅額為零,使得進項稅額無法得到實際的抵扣,因此,需要以退稅的形式使得無法抵扣的進項稅額得到實際的抵扣。所以,出口退稅并不是退還“銷項稅額”,而是退還進項稅額。
目前,在實務上,出口退稅在“銷項稅額”方面并非執行真正的零稅率而是一種“超低稅率”,即征稅率(17%、13%)與退稅率(各貨物不同)之差,即稅法規定的出口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的計算比率。
我國對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生產企業的出口退稅實行“免、抵、退”辦法?!懊?、抵、退”的含義如下:
“免”是指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免征生產銷售環節的增值稅;
“抵”是指以本企業本期出口產品應退稅額抵頂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退”是指按照上述過程確定的實際應退稅額為負數時,即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月應抵頂的進項稅額未能完全抵扣時,對未抵扣的部分予以全部或部分退還。
一、歸納起來,“免、抵、退”稅的計算可分為四個步驟:
(一)計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牌價×(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收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相關會計處理為:
根據“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二)計算當期應納稅額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上期末留抵稅額
若應納稅額為正數,即沒有可退稅額(因為沒有留抵稅額),則仍應交納增值稅;若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期末有未抵扣稅額,則有資格申請退稅,但到底能退多少,還要進行計算比較。
在我國,出口貨物增值稅實行零稅率,即相應的銷項稅額為零。正是由于銷項稅額為零,使得進項稅額無法得到實際的抵扣,因此,需要以退稅的形式使得無法抵扣的進項稅額得到實際的抵扣。所以,出口退稅并不是退還“銷項稅額”,而是退還進項稅額。
目前,在實務上,出口退稅在“銷項稅額”方面并非執行真正的零稅率而是一種“超低稅率”,即征稅率(17%、13%)與退稅率(各貨物不同)之差,即稅法規定的出口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的計算比率。
我國對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生產企業的出口退稅實行“免、抵、退”辦法?!懊?、抵、退”的含義如下:
“免”是指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免征生產銷售環節的增值稅;
“抵”是指以本企業本期出口產品應退稅額抵頂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退”是指按照上述過程確定的實際應退稅額為負數時,即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月應抵頂的進項稅額未能完全抵扣時,對未抵扣的部分予以全部或部分退還。
一、歸納起來,“免、抵、退”稅的計算可分為四個步驟:
(一)計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牌價×(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收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相關會計處理為:
根據“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二)計算當期應納稅額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上期末留抵稅額
若應納稅額為正數,即沒有可退稅額(因為沒有留抵稅額),則仍應交納增值稅;若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期末有未抵扣稅額,則有資格申請退稅,但到底能退多少,還要進行計算比較。
(三)計算免抵退稅額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
免稅購進原料包括從國內購進免稅原料和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其中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組成計稅價格公式為:
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組成計稅價格=貨物到岸價+海關實征關稅和消費稅
(四)確定應退稅額和免抵稅額
若期末未抵扣稅額≤免抵退稅額,則:當期應退稅額=期末未抵扣稅額,當期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期末未抵扣稅額;
若期末未抵扣稅額≥免抵退稅額,則:當期應退稅額=免抵退稅額;當期免抵稅額=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0。
相關會計處理為:
根據“當期免抵稅額”: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根據“當期應退稅額”:
借:應收補貼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這筆分錄,才是真正的退稅,根據“當期應退稅額”的計算過程可得知,退的是期末未抵扣完的留抵進項稅額)
應收補貼款科目在會計上屬于過渡科目,不應結轉利潤,待補貼款到賬后,該科目余額自然歸零。
由此可見,“出口退稅”貸方專欄核算的是“當期免抵稅額”與“當期應退稅額”之和,即稅法中規定的“當期免抵退稅額”(=出口銷售額*退稅率)。
而出口貨物實際執行的“超低稅率”計算的“銷項稅額”被計入了“進項稅額轉出”貸方專欄。如果將該部分數額與“出口退稅”貸方專欄數額相加,其實也就是內銷情況下,應當交納的銷項稅額。
在免抵退稅的計算方法中,計算“當期免抵稅額”主要是為了賬務處理的需要。免抵稅額即為“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科目的數額,如果不計算出免抵稅額,在財務處理時將無法平衡。
二、現結合實例說明如何進行計算和賬務處理。
(一)一般生產企業
例:某自營出口生產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增值稅稅率17%,退稅率13%,2003年1—3月有關業務資料如下:
1、一月份,期初增值稅留抵5萬元,購進原材料等貨物500萬元,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85萬元,內銷產品銷售額300萬元,出口貨物離岸價折合人民幣1200萬元。
?、偻赓徳牧?、備件、能耗等,會計分錄為:
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850000
貸:銀行存款等科目5850000
?、诋a品外銷時,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等科目1200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2000000
?、蹆蠕N產品,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等科目351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3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10000
?、苡嬎惝斣鲁隹谪浳锊坏妹庹骱偷挚鄱愵~(即剔稅)
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1200×(17%-13%)=48(萬元)
借:主營業務成本480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480000
?、萦嬎銘{稅額
本月應納稅額=51-(85-48)-5=9(萬元)>0,仍應交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140000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140000
結轉后,月末“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賬戶貸方余額為90000元。
2、二月份,外購原材料、燃料等支付價款850萬元、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144.5萬元;內銷貨物取得不含稅銷售額300萬元;出口銷售貨物取得銷售額500萬元。
?、俨少徳?、出口及內銷的會計分錄與1月份類似,不再贅述。
?、谟嬎惝斣鲁隹谪浳锊坏妹庹骱偷挚鄱愵~(即剔稅)
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500×(17%-13%)=20(萬元)
借:主營業務成本200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200000
?、塾嬎銘{稅額(即抵稅)
應納稅額=300×17%-(144.5-20)=-73.5(萬元)
?、苡嬎忝獾滞硕愵~(即算尺度)
免抵退稅額=500×13%=65(萬元)<73.5(萬元),可全部申請退稅
?、荽_定應退稅額和免抵稅額
應退稅額=65萬元
免抵稅額=0
期末留抵稅額=73.5-65=8.5(萬元)
借:應收補貼款650000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